“从尸检与勘查结果来看,周明的作案手法有明显的‘临时起意与预谋结合’特征,”张凯补充道,“用砖块作为钝器,说明作案工具是临时获取;编造谎言诱骗李胜利至偏僻地点,说明有预谋;抛尸后清理现场、遮挡车牌,说
明反侦察意识强。建议在审讯周明时,重点突破‘案发当晚的行踪与资金用途,结合证据链的压力,迫使他交代作案过程。
"
张辉则建议从“李胜利的最后活动轨迹”入手:“我们已联系通讯公司,恢复李胜利案发当晚的手机定位记录,显示晚上7点30分,李胜利从餐馆出发,沿环城公路驶向郊区,晚上8点15分到达排水渠上游的拆迁工地附近,
之后手机信号消失,与周明编造的‘郊区排烟设备维修’路线一致;建议围绕拆迁工地附近的小路,进一步勘查,寻找李胜利的手机或其他随身物品,手机里的通话录音或短信,可能藏着周明诱骗李胜利的关键证据。
陆川听完众人的分析,在白板上画出四个核心侦办方向,用红笔圈出“周明深度核查”和“拆迁工地复勘”两个关键词:“第一组,张辉牵头,负责深度核实周明??调取其案发当晚的手机定位与通话记录、搜查其住所与面包车
寻找棉质工装及作案工具砖块、布条、提取其DNA与烟蒂DNA比对,务必在24小时内确认周明是否有作案条件;第二组,王帅带队,聚焦拆迁工地复勘与监控追踪??扩大工地勘查范围寻找李胜利的工具包与手机、修复拆迁
工地的故障监控、追踪案发前1天晚上黑色面包车的行驶轨迹,争取找到第一案发现场与更多物证;第三组,杨林负责,跟进技术科检测??优先完成周明车辆与鞋印的匹配、棉质纤维的比对,DNA的鉴定,确保12小时内出结
果;第四组,联系劳动部门与市场监管部门,调查‘川味小馆的欠薪情况与卫生问题,确认李胜利的举报是否属实,进一步夯实周明的作案动机。
"
"
他加重语气:“周明是目前唯一具备作案动机、时间、特征的嫌疑人,所有工作必须围绕‘核实周明嫌疑”展开,不能放过任何细节。另外,要做好李胜利家属的安抚工作,及时通报案件进展,让家属感受到我们破案的决心。
窗外的阳光透过百叶窗,在会议桌上投下细长的光斑。张辉将周明的照片和黑色面包车的监控截图贴在白板上,照片里的周明穿着黑色外套,眼神闪躲,与“害怕举报”的动机特征隐约吻合。“我们会尽快核实周明的定位记录
和DNA比对结果,一旦确认关联,立即申请逮捕令。”张辉的声音坚定,在场的所有人都点头响应。
散会时,陆川看着众人匆匆离去的背影,拿起桌上的尸检报告和现场勘查记录,将“砖块碎屑”“棉质纤维”“黑色面包车”等关键细节用红笔圈出???这些看似微小的痕迹,很可能成为最终锁定周明的关键。他拿出手机,给技术
科科长发消息:“所有与周明相关的检测务必加急,尤其是DNA和车辆轨迹,这是案件突破的关键,有结果第一时间通知我。
"
刑侦支队的走廊里,脚步声此起彼伏,每个人都带着明确的目标,朝着“抓获凶手、还原真相”的方向迈进。虽然周明尚未认罪,但随着各项排查和检测的推进,隐藏在浑浊渠水下的罪恶,即将在证据链的闭环中无所遁形,李
胜利的在天之灵,也终将迎来迟到的正义。
案情分析会结束后,张辉带领第一组立即投入对周明的深度核查。按照会议部署,“人际关系梳理”“作案时间线验证”“物证关联确认”是锁定周明嫌疑的三大核心方向,每一项进展都直接关系到后续抓捕行动的可行性。
“先查周明的社会关系,重点找与拆迁工地”排水渠”相关的人员,”张辉坐在临时办公室里,对着队员下达指令,“他经营餐馆多年,肯定认识不少人,说不定有朋友在拆迁工地工作,能帮他获取砖块、机油这些作案工具;另
外,排查他近期的联系人,看有没有人在案发后帮他处理过工具包、布条这类物证。
队员小李很快梳理出周明的人际关系网:“周明有个发小叫赵刚,在排水渠上游的拆迁工地当包工头,两人来往密切,周明经常去工地找赵刚喝酒;还有,案发后第二天,周明给远在外地的表哥转了2万元,转账备注是‘借
款’,但他表哥说‘周明没提过借钱的事,这笔钱更像是让我帮忙保管,形迹很可疑。
"
“立即找赵刚核实!”张辉当机立断,“问他案发当晚周明有没有去过工地,有没有见过李胜利,或者帮周明拿过砖块、机油。另外,查周明表哥的银行流水,看这笔钱有没有异常支出,会不会是用来销毁物证的。
"
下午2点,小李传来消息:“赵刚承认,案发当晚8点多,周明去过拆迁工地,说要拿点东西,赵刚没多问就让他进了工地;周明表哥的流水显示,收到2万元后,第二天就去废品站卖了一批金属废品’,但具体是什么没
说,废品站老板也记不清了,只说‘像是工具之类的东西’。
与此同时,王帅带领的第二组在拆迁工地复勘时有了重大发现。在工地西侧的建筑垃圾堆里,队员们找到了一个黑色帆布工具包,上面绣着“川味”两个字,经李胜利妻子确认,正是李胜利失踪时携带的工具包;工具包内的扳
手、螺丝刀已不见踪影,但残留的黄铜粉末与李胜利手表表链成分完全一致,包外侧还沾着少量红色砖块碎屑和褐色棉质纤维??与现场勘查提取的线索完全吻合。
“技术科检测到工具包上有周明的指纹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