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那就让更多人知道。”小陆笑了笑,“你可以直播整个过程,标题就写:《一名普通技术人员,正在护送一部失踪三年的电影回家》。”
三天后,这段视频在B站上线,短短半天播放量突破五百万。评论区刷满了“泪目”“这才是国家宝藏”“请务必平安抵达”。有网友发现,老田一路上换了三次交通工具,始终将U盘贴身存放,下车时还不忘回头确认是否有尾随车辆。
有人调侃:“这不像送硬盘,像在执行特工任务。”
但也正是这种荒诞感,刺痛了公众神经??为什么一部合法拍摄、通过备案的电影,会被逼到需要用“护送”来形容它的归途?
舆论再度沸腾。
与此同时,《无双》开始冲击海外市场。首批译制版本登陆北美、欧洲十余个国家的艺术院线,配有英、法、德、日四种语言字幕。出乎意料的是,西方主流影评网站并未如预想般将其标签化为“主旋律propaganda”,反而给予高度评价。
《卫报》称:“这是一部罕见地摆脱了英雄主义神话的战争片,它关注个体在极端环境下的道德挣扎,其精神内核接近库布里克的《全金属外壳》与中国现实主义传统的融合。”
《好莱坞报道者》写道:“影片没有回避恐惧、犹豫与牺牲的沉重代价,却依然传递出不可动摇的信念??这不是灌输,而是唤醒。”
更有意思的是,不少外国观众在社交平台留言:“我们也有自己的‘无双时刻’??医护人员在疫情前线的选择、消防员冲进火场的脚步、教师坚守偏远山区的身影……也许每个国家都需要这样一部电影,提醒我们别忘了谁才是真正撑起社会脊梁的人。”
这些反馈传回国内,激起新一轮讨论。有自媒体发文质问:“当我们自己还在质疑‘主旋律能不能高级’的时候,外国人却已经开始学习它的叙事逻辑。我们到底在害怕什么?”
更深层的变化悄然发生。
某头部综艺突然宣布调整嘉宾阵容,原定邀请的两位流量明星因“档期冲突”退出,替换为两名一线劳模代表:一位是高原铁路养护工,一位是乡村女医生。节目组解释称,“希望呈现更多元的价值榜样”。
一家大型广告公司主动找到小陆,提出合作意向:“我们想拍一支品牌片,主角是一位环卫工人,真实记录他每天凌晨四点起床清扫街道的过程。预算不高,但我们不想包装,就想让人看清楚他的脸。”
甚至连一向谨慎的电视台也开始松动。央视一套悄悄安排了一场《无双》特别展映,并邀请退伍军人、基层民警、科研工作者等群体代表现场观影。直播片段中,一位白发老兵在散场时默默敬礼,主持人问他感受,老人只说了一句:“像看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。”
这一切,都被小陆记入《燎原日报》。
但他清楚,暗流从未停止涌动。
就在《无双》海外上映当天,星耀文化实际控制人周延舟终于现身。他在私人会所接受某财经媒体专访,语气轻描淡写:“市场终究是市场的,情绪红利总有退潮的一天。我很欣赏方盛老师的表演,但艺术不能总靠悲情叙事拉动票房。下一步,我们还是要回归大众喜好,做大家喜闻乐见的内容。”
这话看似温和,实则锋利如刀。
紧接着,几家原本支持《无双》的自媒体账号集体转向,接连发布文章质疑:“过度拔高是否也是一种绑架?”“观众有没有权利只想轻松娱乐?”“文艺作品该不该承担过多社会责任?”
一场精心策划的反扑开始了。
小陆冷笑一声,立即启动应急预案。他授意团队释放早已准备好的第二批物料??一段长达四十五分钟的幕后纪录片《无双之路》,记录了剧组在零下二十度极寒环境中实景拍摄的过程:演员冻得手指开裂仍坚持完成冲锋戏、摄影师趴在雪地里连续工作十小时导致膝盖积水、灯光组为还原战场光影效果反复调试上百次……
视频最后,是方盛在接受采访时说的话:“有人说我们现在拍这样的电影是在‘吃苦卖惨’。可我想问,如果连真实都不配被看见,那我们究竟在追求什么?难道中国观众只能接受虚假的热血吗?”
这条视频一经发布,立刻引爆网络。
无数网友自发剪辑片段传播,“吃苦卖惨”四字迅速登上热搜,变成讽刺那些躲在空调房里指责他人努力的键盘侠的代名词。有人制作表情包:一张周延舟端着红酒微笑的照片,配上文字:“你说他们吃苦?我看他们是不懂享受。”
更有高校学生发起“体验一日无双”活动,报名前往边防哨所、消防站、急诊科等地进行短期跟岗实践。一位大学生在微博写下:“以前我觉得‘奉献’是个遥远的词,直到我跟着巡山护林员走了八公里山路,才明白什么叫咬牙坚持。”
这场舆论战,最终以公众对真实的渴望压倒资本的话语操控告一段落。
一个月后,《无双》全球票房突破十八亿人民币,成为中国影史上首部由非流量主演、无大规模营销造势、完全依靠口碑驱动破十亿并持续增长的现象级作品。国家电影局正式批复,“创作容错机制”试点将在三个省市展开,允许一定比例的影片在备案后享有更大艺术自由度。
而在南方一所山村中学,《无双》完成了它的第一百场公益放映。
教室里坐着三十多个孩子,大多是留守儿童。放映结束后,老师问谁能复述一句印象最深的台词。
一个小女孩站起来,声音不大却清晰:“班长说,‘怕是正常的,但不能让它挡住你想做的事。’”
全班安静了几秒,然后掌声雷动。
老师红着眼眶转向摄像机??那是小陆派来的记录团队之一??说:“这是我们第一次在学校放电影。孩子们没见过大明星,也不知道什么叫流量,但他们看懂了什么是勇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