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以这么说,那一只银龙和三只烈阳龙的死,他有着很大的责任。没办法,他所在的战位是最靠前的,而他的技术,也的确非常的好。
天时地利人和凑在了一起了。
负责摇动绞盘的两名海卫们愣了一下,但也仅仅是愣了一下,愣神的时间连一个呼吸都不到。随即,他们探身,动作麻利得像机器,将打空的弹夹抽出。
金属与金属的碰撞声,清脆中带着急促。
“这与之前说好的不一样!”
手忙活的时候,不耽误嘴吐槽,其中一名海卫咕哝着。
话音落下的一瞬间,扛着弹夹的海卫已经迈步上前,将弹夹抬起,对准凹槽。
三人配合,动作极快,像排练过成百上千次的戏码,猛地一推,弹夹推入,金属齿轮咬合的声音像是短促的喝彩。接着,他们猛转绞盘,弩弦被拉紧,发出刺耳的吱呀声。
“看天上!”负责射击的海卫说了一句后,又回到了属于他的位置,调整弩炮的同时,他嘶吼道,“注意天空!”
与贝洛达和维尔特莉一样,位于航道两侧战斗的海卫们也有两个阶段,两套打法。
如果巨龙是从浩瀚洋方向来袭,并试图从航道穿过,那就像现在这样,操控弩炮展开攻击,这是第一阶段。
而第二阶段则是一一能打就打,打不了就跑!
哎,突出一个灵活。
没有什么死守阵地的说法,没有什么被锁在碉堡里的说法,没有什么战斗到最后一刻的英雄主义。
这不是那种军阵中一跑就全乱的场合。
这里是战位,是分布散开的炮位,不是表演剧目的舞台。
不跑?那等什么?等巨龙靠近,挨喷?吃烧烤吗?
战位侧面十米的位置有一道厚重的防火门,这个炮组在战斗之前就商量过,只打一个弹夹。
打完,扔下弩炮就跑。
跑进防火门后面,将防火门一关,再将防火门上的转盘拧紧。
那一刻,他们就安全了,至少理论上是。
这也是为什么本该离开了,但负责射击的海卫喊装填时,其他炮组成员愣了一下的原因。
这特么跟事先说好的不一样啊!
不按计划来啊!
不按套路啊!
而海卫之所以喊装填,而不丢下弩炮转身跑,是有原因的。除了他是这个战位的负责人之外,此刻所发生的一切,与战前的所有预想完全不一样,甚至可以说,完全超出了战前的所有推演。
在杜鲁奇和阿苏尔的预想中,巨龙可能会进入航道,也可能不会进入航道,而一旦巨龙真正进入航道,就有很大的概率会出现高空掩护。
那种场面,他们在无数次沙盘演练中都推演过:飞在航道上方的巨龙群会展开低空俯冲,利用炽烈的龙息对战位进行覆盖,把航道中的一切威胁都烧成焦炭、化为灰烬。
然而,现实并非如此。
至少目前为止,负责射击的海卫是没看到。
没有高空掩护,没有龙息倾泻而下的轰鸣,没有天空燃烧成炼狱般的景象,有的只是天象的压抑和巨龙位于更高处的身影。
这正是他决定继续射击的原因,再打一轮。。。。。。
另一个更深层的原因,则是进入航道的巨龙编队已经脱节了。
脱节到什么程度?